根據全國汽車流通管理信息系統統計,2020年全年,我國報廢機動車回收數量239.8萬輛,同比增長4.5%,其中汽車206.6萬輛,同比增長5.9%,摩托車33.2萬輛,同比下降3.3%。從報廢回收量看,商務部統計的按正規報廢手續回收的報廢汽車約為理論報廢量40%,2020年回收量206.6萬輛,報廢回收率約為0.8%,遠低于發達國家相同階段4%-6%的水平。參考美國的汽車保有量和報廢車比例,初步估算我國的汽車的年報廢量實際已經超過1300萬輛。預計到2025年我國年報廢車數量會超過1500萬輛。
回收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長期以來我國限制報廢車的用途,導致正規渠道報廢車輛數字偏低。在2019年的《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出臺前,根據2001年發布的《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車主將報廢汽車移交給具有回收拆解資質的企業時,收車的價格參照同等噸重的廢金屬價格核算。汽車價值占比最大的發動機、方向機、變速器、前后橋、車架等“五大總成”也不例外,必須作為廢金屬強制回爐。這使得正規回收企業收購價格偏低,車主主動報廢的積極性不高,大量報廢車流入黑市二手市場和地下拆解市場。
隨著汽車回收拆解法規的完善,我國正規渠道的報廢車輛占比在逐年上升。數據顯示,近十年來,汽車回收拆解量占注銷量的比率也由17.1% 提升至47.8%,行業規范程度持續提升。預計未來通過正規渠道回收拆解的報廢汽車比例將大幅提高。
三. 汽車拆解企業數量穩步增加,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在2019年《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出臺之前,國家對回收企業進行數量控制,原則上每個地級市設置1家回收拆解企業,單列市及省會城市為1-2家,直轄市為2-4家。新規出臺后,取消了對認證回收企業的總量控制,認證回收企業數量開始增加。
根據商務部2022年7月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目前全國報廢機動車回收資質企業已達1149家,較2021年底增加了220家。
目前,我國拆解行業產能嚴重不足,年拆解能力約150萬輛/年。隨著報廢車輛進入高峰期,現有產能遠不能滿足年報廢量1500萬輛的規模,行業發展空間非常巨大。
四. 汽車拆解企業數量穩步增加,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回顧我國汽車拆解行業的發展史,不難發現,政府對汽車拆解行業的管制在逐步放寬。2019年出臺的《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及2021年出臺的《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管理暫行辦法》兩大新規,從多個方面破除了汽車拆解行業的政策藩籬,新規一方面解除了收車價格參照廢舊金屬市場價格計價這一限制,調動車主通過正規渠道報廢汽車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放開“五大總成”再制造的限制,允許具有回收資質的企業按照相關規定將其出售給具有再制造能力的企業,拓展了回收企業提高營收的新途徑。根據新的《管理辦法》,汽車拆解過程全程錄像、信息存檔,同時具備再制造能力的企業需建立再制造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統,全方位保障汽車拆解及其資源化利用有跡可循。前端車主報廢積極性提高蘇州事故車回收,中端回收企業利潤率提升,后端再制造產業全面進入規范化、規模化發展新階段,汽車拆解再制造行業走向正規的市場化進程。
表格 1 汽車拆解行業政策匯總表
五. 汽車拆解行業發展趨勢
依據目前的政策環境和發展勢頭判斷,未來五年我國汽車報廢率將達到4%。三個因素促進回收量增加:老舊汽車淘汰更新加快,汽車保有量不斷提高,車輛使用年限縮短也將促進報廢量增長。根據一些金融機構的預測,預計到2025年我國汽車拆解整體市場空間可達 1270億元左右。
盡管我國的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蘇州事故車回收,但受限于資金、技術、設備、場地等條件,行業內大部分企業的回收規模較低,整個行業呈現出 “小而散”的市場結構,單一企業平均拆解量不足3000輛,遠低于2019年出臺的《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技術規范》中單個回收拆解企業最低年拆解5000輛的要求。同時蘇州事故車回收,非法拆解市場的存在也對正規拆解企業形成了威脅和破壞。
巨大的拆解市場需求和相對弱小零散的市場格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未來汽車拆解行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不斷進步:
一是繼續嚴厲打擊非法拆解市場,加大懲戒力度,維護正規拆解企業的合法經營。
二是不斷提高精細化拆解技術水平,改變傳統粗獷的回收拆解模式,提升企業回收規模,培養一批技術先進的龍頭企業。
三是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及環境保護水平,扭轉企業形象,融入全國雙碳減排目標和路徑,分享減碳成果。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